在设计星座组网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轨道平面与卫星数目的选择:在组成星座的可选卫星总数确定后,应尽量将卫星分配到较少的轨道平面内,并在每一轨道平面上放置一个备用卫星,以满足星座性能等级的要求,并且当星座中的单个卫星出现故障时,可以降低其稳定运行。
(2)避免轨道摄动致星座变形:为避免轨道摄动致星座变形,尽量选择分布在圆轨道上的卫星,而且卫星的轨道平面应保持相同的高度和倾角,以确保所有星座卫星的交点移动均匀。
(3)卫星轨道高度的选择:为了减少大气阻力对轨道摄动量的影响,选择轨道高度较高的卫星组成星座,并在相邻轨道平面合理选择相位,以确保星座均匀覆盖地面,从而为地面用户提供更长的服务时间。
在相邻轨道面上的相位:通过对各平面的相对位置进行选择,来确定覆盖的均匀程度。
基本设计过程:
人造卫星组网的设计流程如下:
(1)确定任务要求,特别是业绩要求和指标,以及业绩增长和降级目标;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设计原则和方法,从总体设计、轨道设计入手,结合星座类型及功能特点,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
(3)进行星座绩效综合评估,例如选择星座类型、评估覆盖范围绩效和其他绩效指标、分析绩效升幅和升幅等问题。
(4)形成设计文件,设计过程重复迭代以获得满足任务要求的最佳或接近最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