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指南(中下)
发布时间:2013-02-10 点击量:1893
(二)中药与天然药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跨入21世纪,传统医药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呈现现代化发展的广阔前景。继承和发展传统中药,并使之与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是中药步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运用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现代中药,是我国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医药形势下开发新药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在中药特别是现代中药的研究、生产技术水平上,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为鼓励在中药研究上的技术创新,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对于这类中药品种及相关技术,将给予重点支持。
创新基金不支持简单的类同方复方制剂;不支持简单的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品种;不支持简单的改变制备工艺的品种。
本年度重点支持的方向如下:
1、中药创新药物
创新药物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是当前中药研发的方向,也是中药走向世界、与国际药品接轨的关键所在。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现代新药开发技术要求的药品是新药研发中的当务之急。国家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已公开但尚未授权的专利)的中药、天然药物新药项目。本年度重点支持:
(1) 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中药材和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对于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制剂,要求至少完成或基本完成临床前(药学部分包括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相关理化性质研究等工作;药效毒理部分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急性毒性等工作;单体化合物还须基本完成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鼓励制定多指标质量标准。
对于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或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要求完成临床前(药学部分包括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相关理化性质研究等工作;药效毒理部分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等工作)的研究工作。
2、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防病治病的各种药用物质,而复方治病是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可充分发挥中药多成分、多部位、多靶点的综合作用。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优势突出,尤其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合并症、肿瘤和艾滋病等有独特疗效。但多存在剂型落后等问题,因而,采用中药新型给药系统技术改造的品种具有广阔前景。本年度重点支持:
(1) 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以及对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要求取得临床研究批件;
(2)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品种,具体包括:透皮制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定位制剂等,要求取得临床研究批件;
(3)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药品的二次开发和以提高疗效或降低服用量为目标的民族药传统药物剂型改进(仅限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申报)。
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事业需求的日益提高,中药对一些慢性病、疑难病的独特疗效正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特别是一些名贵药材的开发和替代,具有重要意义。此类项目品种必须符合现行国家药品标准。本年度重点支持:
(1) 珍贵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植(养殖)、良种选育及其产品,并达到一定规模或中试阶段;
(2) 珍贵和濒危野生药材代用品及人工制品。申报时代用品质量应不低于所替代药材品种,技术达到中试阶段,并完成临床前的主要研究工作;
(3) 符合种植规范和管理要求的中药材。申报时栽培达到500亩以上规模,有市场前景,技术达中试水平;
(4) 中药材去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申报时技术达到中试水平。
(5) 西部地区种类多、规模小的道地中药材和/或中药材GAP基地药材的产地加工和综合利用(仅限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申报)。
4、中药制药装备及其集成
目前,我国中药制备技术及制药装备的滞后已成为中药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在中药生产中,鼓励研究和利用新的制备技术,特别支持以制药设备集成化为主体的研究。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本年度重点支持:
(1) 中药生产装备改进与升级;
(2) 中药分离纯化、制备成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采用的先进技术及装备。
此类项目要求有明确的创新性,和原技术装备比有较明显的优势,有样机和试用报告。
(三)化学药
为适应我国化学制药工业与国际接轨与我国化学药物整体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健康需求和老龄人口比例增长现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年度将重点选择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给予支持。重点支持的范围包括:创新药物,明显提高药物临床疗效或产品质量的手性或晶型类新药,恶性肿瘤疾病治疗药物,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神经精神类治疗药物,代谢疾病类治疗药物,抗感染类治疗药物,老年疾病类治疗药物,传染病防治药物,计划生育药物等;药物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重要中间体等。
创新基金不支持简单的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品种;不支持简单的改变制备工艺的品种。
本年度重点支持的方向如下:
1、化学创新药物
创新药物是医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医药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十种新药问世,一些老的医药产品不断地被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的新药物所取代;企业在参加这些对人类健康事业有重要意义的创新药物竞争中,投资巨大,但同时也可获得巨额经济回报。本年度重点支持: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已公开但尚未授权的专利)的创新药项目;
(2)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新药原料及制剂;
(3) 新手性药物与新晶型药物。
2、恶性肿瘤疾病治疗药物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类疾病,也是至今难以根治的疾病之一。肿瘤是我国人口死亡率最高的病种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和药物化疗等。近年来国外在药物治疗方面进展显著,药物治疗能成功地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抗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药物;
(2) 放化疗增敏药物;
(3) 肿瘤化学预防及用于癌前病变治疗的药物;
(4) 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传递系统的新药;
(5) 肿瘤辅助治疗(如镇痛、止吐、增强免疫功能、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等)药物。
3、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以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是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病种之一。我国在该系列疾病用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开发速度。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2) 新型抗冠心病药物;
(3) 治疗脑卒中新药。
4、神经精神类治疗药物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峰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神经精神类疾病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会造成不良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制,其销售额仅次于心血管系统药物。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安全、高效的新型神经系统药物不断上市,大大提高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我国在该类疾病的药物品种较少。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抗郁抑药物;
(2) 新型抗焦虑药物;
(3) 新型精神病治疗药物;
(4) 新型癫痫治疗药物。
5、代谢类疾病治疗药物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该类疾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公众健康有极大影响,已逐步发展为一类患病人群广的严重公共卫生疾病。对该类疾病的防治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年度重点支持:
(1) 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药物;
(2) 新型血脂调节药物;
(3) 治疗脂肪肝的药物;
(4) 肥胖症治疗药物。
6、抗感染类治疗药物
抗感染药物是我国用药量最大,品种最多的药物类别,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上我国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但在药物品种的结构上不够合理。针对我国现有生产和药物品种状况,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 新型头孢菌素抗生素;
(3) 新型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 新型抗真菌药物;
(5) 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
(6) 新型硝基咪唑类抗原虫、抗厌氧菌药物。
7、老年疾病类治疗药物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关的老年人疾病的发生率将大幅度增加。目前针对老年病的治疗药物存在着品种少、疗效差等缺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
(2) 老年痴呆治疗药物;
(3) 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治疗药物;
(4) 老年激素类调节治疗药物;
(5) 骨质疏松类防治药物;
(6) 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药物。
8、计划生育药物等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计划生育药物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新型计划生育药物的成功开发大大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男用和女用避孕药物;
(2) 新型事后避孕药物;
(3) 新型抗早孕药物。
9、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药物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传染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不断有新的传染病发生,一些曾经得到控制的传染病由于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又再次发生流行。对该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主要地方病受威胁人口超过5亿,各类病人数千万,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还成为当地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我国地方病重病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地方病成为拉大东西部差距,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年度重点支持:
(1) 艾滋病的治疗药物;
(2) 传染性肝炎的治疗药物;
(3) 结核病的防治药物;
(4) 新型的流感、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治药物;
(5) 地方病的防治药物(仅限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申报)。
10、手性药物与晶型药物
随着人类对药物作用机制与构效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手性药物的研发引起广泛的重视。手性药物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同时,基于对已有外消旋药物的单一异构体的研发,也是新药开发的一条重要捷径。晶型状态会影响药物的临床作用与产品的质量,对化学药物的晶型控制已经成为国际药物研发的热点问题,我国在该方面研究较少,造成国产药物质量与进口药物质量差距。本年度将重点支持:
(1) 新手性药物开发;
(2) 手性药物的产业化;
(3) 新晶型药物开发。
11、特殊药物或辅助诊断药物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类认识疾病水平的提高,新的病种不断发现,特殊类药物是指对新病种、疑难病种、罕见病种有明确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辅助诊断药物可大大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病种、疑难病种、罕见病种的治疗药物;
(2) 新型辅助诊断药物(包括:用于X射线、超声、CT、NMR的各种增强剂等)。
12、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医药中间体指在合成化学药线路中接近于最终产物或关键的中间产物。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提供优质、高效、价格低廉的药品显得更加重要。通过重大工艺创新,使研发药物或关键药物中间体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重大工艺改造大幅减少生产污染,朝着“绿色化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是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年度重点支持:
(1) 大幅度降低现有药物生产成本的重大工艺创新项目;
(2) 节能降耗明显的重大工艺改进项目;
(3) 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重大工艺改进项目;
(4) 市场急需的、有较大出口创汇潜力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开发项目;
(5) 晶型药物重大工艺改进项目。
医药中间体不支持附加值低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包括在合成线路中前几步的中间产物。
(四)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
新型给药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制剂技术,有关的新方法、新产品层出不穷,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制药水平的提高和药物治疗的发展趋势。它包括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和自调式给药系统。新型给药系统的出现为世界制药业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随着化学合成新药研制难度的提高、费用的加大,新型给药系统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而赢得制药界的青睐,为许多制药商带来巨额利润。
本年度重点支持的方向如下:
1、缓释与控释制剂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药物在体内有溶解、扩散、吸收的过程,药物只有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发挥作用。缓、控释制剂的技术关键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现代需求,它是制剂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口服缓释与控释制剂技术产品;
(2) 新型注射缓释与控释制剂技术产品;
(3) 新型透皮吸收制剂技术产品;
(4) 新型粘膜、腔道、眼用缓释与控释制剂技术产品。
2、靶向给药系统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导管介入后,在预定的部位释放,使药物达到预定的组织或靶器官,选择性地集聚于药物作用部位,充分发挥药物临床治疗作用,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对于以脂类、类脂蛋白质及生物降解高分子成分作为载体,将药物包封或嵌构而成的各种类型的靶向给药系统,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结肠靶向给药(口服)系统及产品;
(2) 新型心脑靶向给药(口服、注射)系统及产品;
(3) 新型淋巴靶向给药(注射)系统及产品。
3、新制剂技术
近年来,新型给药系统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药物制剂现代化发展,其中纳米与脂质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在:可改变药物作用时间,使其在人体内缓慢释放,达到作用持久的目的;应用载药微粒携带药物,可将其药物输送到病变的靶器官,维持病变器官的有效血药浓度而增强药效;将载药微粒经过适应修饰,输送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起到更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微囊释放系统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嵌而成粒径为5~250μm的微囊,其具有延缓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稳定性、掩盖药物不良异味、降低胃肠道副作用、减少复方药物配伍禁忌、改进药物理化性能,以及将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等特点。本年度重点支持:
(1) 脂质体技术开发及应用;
(2) 微囊释放技术开发及应用。
4、其它新制剂
为了减轻药物刺激,改善溶解性,吸收性,增加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扩大临床适用范围等目的,采用新技术、新辅料、新处方研究开发的药物新制剂和新剂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复方制剂;
(2) 新型固体分散制剂;
(3) 新型口腔速溶制剂;
(4) 新型吸入给药制剂(包括含雾剂、粉雾剂等)。
5、制剂新辅料
药物制剂是由主药、辅料通过工艺组合而成的最终产品,辅料是制剂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和主要组分。辅料的质量、性能对制剂的质量至关重要,新辅料的发展更是以新制剂和新剂型发展的基础。在发达国家,根据制剂要求,有大量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研究医药所需要的各种不同规格、不同性能的辅料。目前国外辅料的种类已近400种,国内辅料的研究人员,生产规模,辅料品种较少,而且规格不全,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制剂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医药行业现代化进程。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型固体制剂用辅料:β-环糊精衍生物、微晶纤维素、微纷硅胶;
(2) 新型包衣材料:纤维素衍生物、丙稀酸树脂类衍生物;
(3) 新型注射用辅料:注射用β-环糊精衍生物、注射用卵磷脂、注射用豆磷脂。
(五)轻化工生物技术
酶工程、生物催化、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的高速发展以及生物炼制的兴起,在轻工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化工和轻工的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轻化工生物技术上具有较好的基础,有些技术和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整体水平上来说,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许多酶制剂仍主要依靠进口,许多发酵产品的发酵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生物基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仍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更少,如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本年度对于具有重要市场前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化工生物技术和产品将给予重点支持。本年度不支持企业自产自用的产品,不支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烟酒类的项目及产品。
本年度重点支持的方向如下: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生物催化剂由于具有专一性高、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而成为化学品和食品生产的重要支柱。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特别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本年度重点支持:
(1) 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
(2) 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
(3) 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
(4) 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
(5) 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
(6) 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工程的重要应用技术,可以生产许多化学法难于生产的产品。高效菌种的选育和新型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的开发对提高微生物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排污量有重要意义。本年度重点支持:
(1)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
(2) 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
(3) 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
(4) 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
(5) 大宗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显著节能、降耗或减排效果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
(6) 以新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为基础,手性医药中间体、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制造工艺改造和新技术开发。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工业酶制剂的应用,对于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污有显著效果,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处理工艺。但酶活力低、品种少已成为我国酶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提高酶活力,增加酶品种,拓展酶制剂的新用途,是提高我国酶制剂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洗涤剂酶制剂;
(2) 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
(3) 环保处理用酶;
(4) 生物新材料用酶;
(5) 生物新能源用酶;
(6) 食品生产用酶;
(7) 有毒物质降解用酶;
(8) 果品等农产品深加工用酶(仅限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申报);
(9) 饲料用酶(仅限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申报)。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制备食品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加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本年度重点支持:
(1)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
(2)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
(3) 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4) 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
(5) 从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中进一步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新技术;
(6) 可提高天然资源利用率,有显著节能、降耗、减排效果的新技术;
(7) 特有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仅限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申报)。
5、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本年度重点支持相关酶制剂、试剂盒和生物检测等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技术升级及新产品开发。
(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如相关酶制剂、试剂盒、分析装备等;
(2) 新型食品添加剂开发,符合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关规定;
(3) 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
三、新材料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新材料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生命、能源并称为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加强新材料的开发,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年度新材料领域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出,支持创新,发展产业”的方向,重点支持新材料领域中自主创新、技术先进、环境友好、节能省材、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同时应与时俱进,积极开发具有前瞻性、原创性的高性能材料,提升材料产品档次,改造传统材料工业,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并满足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新材料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本年度将具有原创性发明,产业关联度大的新材料及产品列入重点项目,侧重支持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项目,促进轻工、纺织、有色金属和石油石化产业振兴项目,促进人才、技术向新兴产业集聚的项目,有利于形成产品链的项目(技术服务)与产品等。
申请本年度新材料领域的项目,除应符合创新基金申报有关规定外,还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研发中期项目技术成熟程度应为已完成小试,处于或已完成中试;提交近期按照项目产品名称和技术创新点进行检索的查新报告,报告须由省级或省级以上有资质的科技查新部门出具;自有或授权使用知识产权证明:专利申请被受理的须附受理通知书、专利说明书、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已公开或授权的专利须附专利(公开)说明书;技术创新应通过产品方式体现,产品须提供经国家或行业产品权威检测部门对样品的测试、检测报告;产品须有明确的可实现工业化的应用对象,并提供用户试用报告,包括产品性能或使用情况的对比数据和评价意见;涉及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企业须提交地市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的批准文件或环评报告;特殊行业产品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等);
2.研发初期项目的技术成熟程度应为已完成研发,处于小试阶段;提交近期按照项目产品名称和技术创新点进行检索的查新报告,报告须由省级或省级以上有资质的科技查新部门出具;提交自有或授权使用知识产权证明:产品技术的成果鉴定或评议材料,或专利授权证书和专利公开说明书,或专利受理通知书、专利说明书、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等;已经在实验室或小试验阶段研制出的新材料,须提供国家或行业产品权威检测部门对样品的测试、检测报告或产品认证;涉及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需提供环保解决方案;技术创新应通过产品方式体现,须有明确的可实现工业化的应用对象;特殊行业产品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
3.本年度不支持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初级产品生产和粗加工项目;不支持简单借用纳米概念、不具有明显纳米材料尺寸效应的项目;不支持仅以开发技术为考核指标、无产品销售额的材料制备、加工和成形项目;暂不支持火工品(其它不支持项目详见相关章节)。
本年度重点支持新材料领域中下列五个方面的技术和产品:1、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高分子材料; 4、生物医用材料;5、精细化学品。
(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在传统材料产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展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环保型金属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现代电子信息、生物医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高效、清洁的金属材料先进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是实现高性能、低成本、节能减排、规模化制造的重要途径。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金属结构材料主要是指具有高强、高韧、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或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材料。它不仅对冶金、石化、能源动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和航空航天等国防尖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可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基础材料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金属功能材料是指在电、磁、光、声、热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质、表现出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生物、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获得突破性和跨越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年度重点支持应用于轻工、石化、纺织等行业的高性能金属材料;铝、镁、钛轻合金的深加工制品;具有高强、高韧、耐蚀、耐热、耐磨损的钢铁及其它金属材料;特殊性能合金以及粉末冶金新材料;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形。具体的方向如下:
1、交通工具轻量化用铝、镁、钛轻合金材料制品及深加工产品
铝、镁、钛等轻合金,材料因其具有比重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是理想的轻合金材料。同时,具有易于加工成形、废料易回收、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国深加工技术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状态,产品竞争能力亟待提高。本年度重点支持和优先支持针对汽车、铁道列车、城市地铁和轻轨列车等交通运输车辆的轻量化,开发轻质材料制备和生产新技术、相关产品和应用。
(1) 高强高韧铝合金、耐热铝合金、高耐磨低成本过共晶铝硅变形合金材料;高性能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铝合金大型型材和异型材、高性能铝合金自动焊焊接材料;
(2) 高纯金属镁、高强耐热镁合金、特殊性能稀土镁合金材料;镁合金精密压铸件、镁合金大型型材、镁合金板材、高性能镁合金自动焊焊接材料等产品;
(3) 低成本、高性能钛及钛合金材料及其应用产品,钛及钛合金焊接管。
本年度不支持高污染高能耗皮江法生产金属镁及镁合金、常规铝合金、仿不锈钢铝建材和一般民用铝制品。
2、应用于轻工、石化、纺织等行业的高性能金属材料
该类产品市场具有量大面广的显著特点,能够低成本、规模化制造和应用是项目的基本要求。本年度重点支持:
(1) 高强度、高韧性、长寿命的金属材料及其成套制备加工;
(2) 具有优良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
(3) 耐热金属材料;
(4) 新型高抗磨金属材料。
3、特殊性能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
市场急需或已成为下游关键行业发展瓶颈的特种钢材、高温合金、精密合金、以及具有显著节材和一步近终成形优势的粉末冶金工艺材料与制品,具有量大面广的显著特点。鼓励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低成本、可规模化制造和应用,注重“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专业化生产。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满足国家相关行业发展所需的高强度、高韧性、高导性、耐腐蚀、高抗磨、耐高(低)温等特殊钢材料、高温合金材料、工模具材料、铜合金等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预合金粉和粉末制品以及自动焊焊接材料;
(2) 高性能、特殊用途钨、钼深加工材料及应用产品,超细晶粒(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及高端硬质合金刀具等制品。
本年度不支持高能耗、高污染的“地条钢”和一般建筑用钢、常规铸造、常规机加工项目,超细钨粉及碳化钨粉,传统工艺生产常规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
4、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
金属复合材料具有功能多样,节约材料,应用广泛,市场容量大的特点。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制造成本,显著提高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本年度重点支持:
(1) 在耐高压、耐磨损、抗腐蚀、改善导电、导热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金属与多种材料复合的新型材料及结构件制品;
(2) 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疲劳的颗粒增强铝基、镁基复合材料及低成本高性能的增强剂。
本年度不支持铝塑复合管材、钢(铝)塑门窗等一般民用产品。
5、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
我国信息和电力电子器件基础材料产业已形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规模较大的行业。但在先进的框架基体、封装、集成电路引线与焊接、光与磁信息存储、发光显示、传感等器件方面的基础材料仍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使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整机的本地化率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需要大力发展片式化、微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新型元器件相关基础材料。本年度重点支持:
(1) 高档电解电容器用高压、超高比容(μfv/g)钽粉;
(2) 特种导电和焊接用集成电路引线及引线框架材料、电子级无铅焊料、焊球、焊粉、焊膏、贱金属专用电子浆料和异形接触点材料和大功率无银触头材料;
(3) 高磁能积、高内禀矫顽力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和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的软磁体材料(高于OP8F、CL11F、PW40牌号性能),片式电感器用高磁导率、低温烧结铁氧体(NiCuZn)、低温烧结甚高频六角软磁体;
(4) 高性能屏蔽材料;
(5) 高导热、低膨胀封装材料;
(6) 锂离子电池负极载体和覆铜板用的高均匀性超薄铜薄箔;
(7) 规模化生产的电真空用无夹杂、无气孔不锈钢及无氧铜材料。
本年度不支持常规电力电工用金属电线、电缆及漆包线材料,贵金属浆料及电容器用铌粉。
6、特种钢铁材料
钢铁行业加快技术改造需要加大研发投入,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实物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开发满足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钢铁重点新产品。本年度重点支持:
(1) 新兴的太阳能、海浪、潮汐和废物发电用钢。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不锈耐热钢无缝钢管。核电蒸汽发生器不锈钢管、控制棒驱动机构用含Cr 马氏体不锈钢无缝管、核岛反应堆不锈钢管板,核级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
(2) 船用高屈服强度、易焊接船舶用厚板及液化天然气储运耐低温钢板及焊接材料;
(3) 矿山和建筑机械设备用特种钢;
(4) 汽车轻量化高强度薄钢板及镀锌板、高加工性冷轧高强度汽车防撞构件等钢板;
(5) 满足电力等行业变压器用取向硅钢电工钢和短流程非晶态合金;
本年度不支持常规工民建筑和公路建设等用普通钢结构制品,不支持普通焊接钢管、一般复合钢管、冷弯型钢、绞线机和常规钢丝绳等产品。不支持常规家电用普通窄带钢板。
7、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制品
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化、精细化、功能化已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新材料技术正朝着微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年度重点支持:
(1) 形状记忆合金、铜合金材及制品;
(2) 高电位、高电容量镁牺牲阳极;
(3) 高性能新型释汞、吸汞、吸气材料。
8、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稀土在冶金、玻璃与特种陶瓷、石油化工、农业、电子信息、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显示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功能材料和工艺制备技术,使我国的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本年度重点支持:
(1) 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技术,生产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及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原则上承担企业要已获得一定数量的贷款);
(2) 新型高性能稀土发光显示材料,PDP显示器用低压(电压几百伏)荧光粉和绿色节能电光源材料及应用制品,高亮度、长余辉红色稀土贮光荧光粉;
(3) 大尺寸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应用产品;
(4) 应用于燃气、石化和环保领域的新型高效稀土催化剂和满足欧Ⅳ标准的稀土汽车尾气催化剂;
(5) 用于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光学玻璃的高纯、超细稀土抛光材料;
(6)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功能材料和工艺制备技术。
本年度不支持性能为N45以下和磁能积加内禀矫顽力之和小于60的常规烧结NdFeB永磁体项目。不支持节能灯用三基色荧光粉、绿黄色长余辉稀土发光粉和普通CRT荧光粉。
9、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是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市场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产品,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年度重点支持:
(1) 太阳能电池用大直径(8英寸)、超薄硅单晶片和外延材料;
(2) 低成本、低能耗多晶硅材料及产品;
(3) 红外光学锗单晶材料;
(4) 宽带隙半导体(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等)单晶和外延材料。
10、 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形
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形技术是获得高质量的材料和产品,并能够批量、稳定和高效生产的保障。新一代冶金材料及制品以高纯净度、高均质、超细组织、高外观质量和近终成形一体化制造为主要特征。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工和成形技术才能制造出高性能、多功能、高精、超宽、超长、薄壁、特细的新型材料和产品,同时可大幅度节能降耗和节约原材料。本年度重点支持铝、镁、铜合金高性能制品的熔炼、铸造与成形一体化制备技术,铝、镁合金的半固态成形技术,高性能镁合金板坯的连续铸轧技术及装备,复杂截面铜合金、镁合金型材的连续挤压技术及模具设计,连续铸造-连续挤压(轧制)生产铜合金异形带技术。本年度重点支持:
(1) 超细和纳米晶粒组织的快速凝固制造技术及大形变加工技术;
(2) 高速、高精、超宽、薄壁连铸连轧和高度自动化生产板、带、箔制造;
(3) 铝、镁、铜合金高性能制品的半固态成形和近终成形;
(4) 超细、高纯、低氧含量、无(少)夹杂合金粉末的制备,以及实现致密化、组织均匀化、结构功能一体化或梯度化的粉末冶金成型与烧结(包括机械合金化粉末,快速凝固非晶纳米晶粉末,高压水及限制式惰性气体雾化粉末,射流断裂金属精密微珠;温压成形、注射成形、喷射成形、热等静压成形、高速压制等成形;压力烧结、微波、激光、放电、等离子等快速致密化烧结技术及低温烧结)。
(5) 搅拌摩擦焊接;
(6) 各种先进的高效、低成本的物理和化学表面改性技术设备。
本年度不支持常规铸造、常规机加工项目,电弧喷涂、镀锌磷化、电镀硬铬(铜)、火焰喷涂、喷焊、渗氮渗碳等中低档表面工程技术用以修复部件的项目。
上一篇:
2011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指南(下)
下一篇:
航天慧海2016QT版研发成果VppSTK卫星仿真开发平台v4.5发布军委装发军民融合展